短视频平台上的村支书现象 - 全国村支书自2024年3月起集中涌入短视频平台,通过创意内容(如舞蹈、水下憋气等)吸引流量,抖音"村支书"搜索指数同比上涨202%[17][18][20] - 主要目的包括推广乡村文旅、带动农产品销售及产业发展,典型案例中四川省帽石村村支书关祖苹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年销售额约1000万元[4][6] - 部分内容因过度猎奇引发争议,被批评缺乏文化底蕴,但支持者认为基层干部需突破传统宣传方式以提升乡村知名度[2][3][22] 流量变现与产业带动挑战 - 关祖苹团队因转化率不足解散,直播观看量达20-30万但实际带货能力有限,需依赖专业团队优化供应链和技术[8][10] - 安徽省林庄村第一书记徐若琼面临内容创作压力,1.5万粉丝账号需持续输出高互动内容(如最高7万点赞视频)以推动蓝莓等农产品销售[16][21] - 核心矛盾在于流量难以直接转化为产业规模,部分村集体因销售渠道不足导致产品滞销,需同步解决基础设施与劳动力短缺问题[10][21][26] 基层治理创新与争议 - 村支书身份特殊性(非公务员)使其可灵活运营个人账号,利用公信力优势带货,但账号归属权及收益分配引发讨论[26] - 国家行政学院专家认为,只要不违法悖德,村支书通过短视频助农应被鼓励,本质是基层服务创新的务实举措[25][26][27] - 争议焦点包括内容庸俗化风险及个人IP与乡村发展过度捆绑的可持续性问题,需平衡流量获取与长期产业规划[22][26] 行业趋势与未来方向 - 成功案例显示短视频能间接促进乡村资源整合,如帽石村吸引外地商人承包1500亩土地,但需配套电商与特色产业定位[6][10] - 专业支持需求凸显,包括传播技术培训、产业链延伸及基础设施升级,以提升流量转化效率[26][27] - 赛道内卷加剧,村支书需持续创新内容形式(如四川秀水镇干部油菜花田尬舞获高互动),同时规避同质化竞争[17][21]
困在流量中的村支书们:争议、焦虑与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2025-05-18 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