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分蛋糕”转向“要效益”
新华日报·2025-05-19 04:17

财政预算管理改革 - 徐州市财政局聚焦"科学管理、持续发展"主题,打破传统"基数+增长"预算思维,重构预算管理机制并优化资源配置模式,以应对财政收支缺口扩大和经济下行压力[1] - 改革采用"1+2+N"总体框架(1个中心、2个支撑点、N项举措),围绕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智能化四大核心抓手,部署20个专项行动[1] - 印发《全面深化2026年市级零基预算改革基础工作任务清单》,通过清理冗余政策、建立动态数据更新机制、制定一般性支出负面清单等措施提升预算精准性[1] 精细化与标准化管理 - 系统梳理文件依据、人员信息、国有资产等基础数据,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并整合优化各部门信息化系统构建数字平台[1] - 建立涵盖人员经费、通用项目和专用项目的三级标准体系,重点完善物业管理、城市管养等领域定额标准[2] - 在城市运维、公共交通等领域试点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推动预算与绩效精准匹配[2] 制度化与智能化建设 - 制定转移支付统筹办法和非税收入管理政策,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等专项资金跨部门统筹使用[2] - 建立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机制,对新增重大支出实行"一事一议"审批,修订城建重点工程资金管理办法[2] - 建设预算管理辅助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运用AI技术开展绩效目标设定和支出标准优化,并通过四色指标体系跟踪任务进展[2] 组织保障机制 - 成立由局主要领导挂帅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三级联动、全员参与"工作机制[3] - 实行责任清单化管理,明确20项任务牵头处室和责任人,组建跨部门联合专班[3] - 将改革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增设"改革攻坚"和"AI应用"专项评价,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