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监管篱笆要扎得更牢
经济日报·2025-05-19 05:56
政府采购制度现状与问题 - 政府采购制度自1996年试点以来规模逐步扩大,范围从货物类扩展到工程类和服务类,并加强支持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政策功能 [1] - 当前存在"豪华采购""天价采购"等问题,如某高校75万元采购市价299元设备案例,反映出质次价高、低价恶性竞争等乱象 [1] - 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政府采购发展时间较短,仍处于"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阶段 [1] 监管政策与法律完善 - 国务院部署《政府采购领域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重点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 [2] - 政府采购法修改已纳入202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备审议项目,将完善全链条管理规则 [2] - 专项整治聚焦采购人歧视条款、代理机构乱收费、供应商虚假材料及围标串标4类违法行为 [3] 监管措施与执行机制 - 加强常态化行政执法检查,创新监管手段,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并建立信用管理机制 [3] - 强化全过程信息公开,要求必须公开采购信息、中标结果、投诉处理等内容 [3] - 某高校"天价采购"事件通过社会监督曝光,凸显信息公开对遏制暗箱操作的关键作用 [3] 制度改革方向 - 加快构建主体职责清晰、交易规则科学、监管机制健全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 [4] - 重点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政策功能完备性,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4] - 目标是通过制度优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