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把民族服饰“穿到”外国街头(新国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19 06:02

非遗文化传播 - 中国女孩苏晓玲通过身穿民族服饰在海外街头展示中华非遗文化,吸引超200万粉丝关注 [1] - 从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到捷克布拉格广场,她以服饰和影像为媒介传播非遗文化 [1] - 视频内容从服饰展示拓展为文化解读,包括民族介绍、工艺说明和节庆背景 [4] 民族服饰创作 - 民族服饰承载深厚文化内涵,如苗绣的花鸟图腾、傣族的水纹裙摆、瑶族头饰上的龙凤意象 [3] - 每套服装需提前数月联系借服渠道,查阅文献并请教族中长者以确保准确性 [3] - 拍摄时需穿着重达20斤的服饰,在户外站立数小时 [4] 创新与融合 - 采用"加法思维"创新传统服饰,如将苗族鱼尾裙与皮影结合打造戏剧感造型 [4] - 在打铁花主题视频中搭配畲族"凤凰装",寓意中国文化生生不息 [4] - 化身为"剪纸娃娃",在年节布景中营造节庆氛围 [4] 跨文化互动 - 在法国、意大利、捷克、韩国等地展示民族服饰,记录当地观众反应 [5] - 外国观众对中国非遗兴趣超出预期,如法国退休教授建议将瑶族服装送进博物馆 [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跨越语言和国界 [5] Z世代与文化自信 - Z世代是互联网原住民和文化自信传承者,通过短视频让观众了解民族文化 [5] - 希望民族文化以日常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如佩戴彝族银饰或苗绣挎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