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氨绿醇产业崛起正逢其时
中国化工报·2025-05-19 10:25
绿氨绿醇产业发展背景 - 绿氨绿醇成为破解合成氨、甲醇生产高碳排放的核心路径,国内传统产业面临国内外低碳转型压力 [1] - 合成氨和甲醇生产碳排放量高达约2.2亿吨,占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0% [2] - 欧盟"Fit for 55"方案要求航运企业碳排放配额比例从2024年40%提升至2026年100%,化肥、氢行业将首批纳入碳关税征收范围 [2] - 绿氨绿醇是实现偏远地区风光电资源消纳的关键选择,当前产能集中在内蒙古、新疆等北方地区 [3] 技术与市场挑战 - 绿氨绿醇产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原料碳的绿色属性是难点,生物质路线技术装备有待提升 [4] - 电解水工艺面临风光电资源不稳定、储电技术滞后、氢气储存成本高等问题,生物质工艺仅有内蒙古易高公司技术获欧盟认可 [4] - 电解水制氢成本是煤头的2至3倍(绿电成本0.30元/千瓦时),需电价降至0.15元/千瓦时才具经济性 [4] - 全球多个绿氨绿醇项目出现停产或延期,如埃克森美孚、壳牌项目推迟,丹麦沃旭能源项目因市场不及预期停工 [5] 发展机遇与策略 - 风电和光电裸电成本降至0.05~0.06元/千瓦时,输送到电解槽后约0.20元/千瓦时,新疆等地电力市场已现负电价 [6] - 政策支持小型新能源项目市场化运作,氨醇企业可与当地新能源企业并网获取低价电力 [7] - 行业需探索新技术路径如中科院电催化还原N2技术、美国"黄氢"技术,已建成项目应加快投产 [7] - 中国氮肥协会发布《绿色合成氨分级标准》《绿色甲醇分级标准》,需持续完善标准体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