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涉企执法检查的精准度?
中国环境报·2025-05-19 13:44
规范涉企执法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要求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1] -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需提高执法检查精准度 确保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提升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 营造企业放心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1] - 坚持规范执法需把好4个"关口":检查规范关(确保合法合规公开透明) 检查入门关(规范启动程序遏制乱检查) 检查主体关(加强资格审查防止违规检查) 检查廉洁关(严肃查处违纪问题) [1] 执法理念转变 - 实现从单纯监管向"监管+服务"转变 利用非现场监管数据和排污许可数据库向企业推送超标预警信息 引导企业主动采取措施 [2] - 开展送法入企 结对帮扶等活动降低企业环境违法风险 对严重违法严惩 对轻微违法不予处罚 给予容错空间 [2] - 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 对清单内企业以非现场监管为主 建立"守信激励 失信惩戒"机制 提高企业守法内生动力 [2] 监管方式创新 - 广泛应用非现场 无感式 穿透式执法 实现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转变 通过智慧监管 数智执法精准识别高风险企业 [2] - 强化部门协同 统筹现场检查计划 实现"一次进门一查清" 杜绝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 [2] 执法效能评估 - 将问题发现率 非现场检查率纳入效能评估体系 引导执法人员针对性检查 减少低效执法 [3] -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 补齐法律和技术短板 提升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