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 数字金融在人工智能赋能下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使服务更普惠、高效和智能 [1] - 今年以来DeepSeek的崛起实现AI平权,大部分金融机构开始接入大模型,中小金融机构也具备应用AI能力,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生态创新和效率提升 [7] - 一季度金融机构科技投入呈现差异化:银行业增速放缓但更注重投入产出比和人才建设,证券业投资强度最高(因基数较低)且更重视精打细算 [7] 技术应用与市场机遇 - 金融数据市场建设深化,金融机构探索数据空间基础设施以激活数据要素,推动流通和价值释放 [8] - 开源模型降低训练成本,MCP和A2A协议减少协议成本,金融、医疗、电商等行业将快速应用大模型与小模型配合的范式 [8] - 智能体未来市场规模可能达15万亿美元,金融大模型成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关键助推器 [8] 风险与治理挑战 - 大模型存在幻觉风险,算法黑箱可能阻碍穿透式监管和风险管理溯源,需警惕模型共振引发的顺周期系统性风险 [9] - 中小机构对大型科技公司依赖加强可能放大风险,技术平权对大小机构影响差异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复杂性待研究 [9] - 需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治理闭环,严格执行AI算法备案制度,细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金融场景实施细则 [10] 监管与生态建设方向 - 金融机构应审慎适配业务场景技术,减少对科技公司依赖,通过人机协同将大模型纳入风控机制并保留关键节点人工干预 [11] - 监管部门需包容审慎,应用创新监管工具,分级分类管理不同业务场景风险,加强监管科技建设并额外约束科技公司 [11] - 需探索智能体应用分级制度、指令数据合作生态及"AI+云"服务模式,完善行业大模型技术标准以缩小技术鸿沟 [12] 数据要素与产业融合 - 需完善数据要素权属、定价、交易等理论实践,推进数据资产入表、证券化等金融化路径 [13] - 加快构建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打破机构间及与监管部门的数据孤岛,平衡隐私保护与数据可用性 [13] -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生态 [12]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应对数字金融发展机遇和挑战
国际金融报·2025-05-19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