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沪京深穗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19 18:01

区域发展格局 - 东部城市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综合得分领先,前10名均为东部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占半数,上海蝉联第一 [1][2] - 中西部城市呈现追赶趋势,武汉、成都进入前15名,西安创新环境排名前5,合肥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均进入前10 [1][2] - 西部和中部城市在政策落实方面存在不足,34.15%和31.42%企业反映政策"够不着",37%和39.74%反映"落不了" [2] 城市排名表现 - 副省级以上城市前10名: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天津、武汉 [1][2][4] - 地级市前10名:苏州、无锡、合肥、金华、长沙、东莞、泉州、石家庄、海口、南昌 [1][4][5] - 进步显著城市:保定、长春、济南、呼和浩特、海口综合得分排名提升幅度居前5 [2] 市场环境与创新 - 各城市市场环境得分差距持续缩小,离散度最低,90%以上企业对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政务服务表示满意 [6][7] - 副省级城市创新优势突出,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占参评城市总数55%,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占76.52%,技术合同成交额占82.07% [7] - 73%副省级城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比地级市高50%,公共服务机构区县覆盖率达82.03%,比地级市高21.36个百分点 [7] 特色政策与实践 - 南京推行环评"打捆"审批改革,上海以信用报告替代违法记录证明 [5] - 苏州实施"综合查一次"改革,宁波设立10-60天执法"观察期" [6] - 杭州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合肥成立49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 [6] - 苏州设立"专精特新企业之家",南京构建"1+5+N"知识产权调解网络 [6] 地级市差异化发展 - 苏州、无锡、合肥、金华、长沙、东莞依托产业优势跻身前20,但大部分地级市在创新生态和政策资源方面存在短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