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观点 - 金融体系通过创新担保模式、政策支持和综合服务协同 有效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信贷规模稳步增长 [1][2][4] 企业融资困境与解决方案 - 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技术专利难以转化为融资支持的普遍问题 典型案例中企业因市场低迷和扩张导致资金回笼周期拉长 销售收入减少 [1] - 银行通过"订单质押+技术专利"组合增信模式 配合双担保机制 一周内批复800万元贷款解决企业短期资金流紧张问题 [1] - 企业虽短期资金紧张但在手订单质量高 生产线技术优势明显 银行结合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规划提供针对性支持 [1] 信贷政策与实施成效 - 近5年民营企业贷款年平均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1个百分点 [1] - 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1] - 各地累计走访经营主体超过6700万户 发放贷款12.6万亿元 其中约三分之一为信用贷款 [3] - 续贷余额达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7% 体现无还本续贷政策优化成效 [3] 监管政策与制度保障 - 《民营经济促进法》14次提及金融 部署多项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的具体举措 [2] - 金融监管总局推动建立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 [4] - 要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并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4] - 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目标明确"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 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需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7] 金融服务创新与协同 - 需要推动无还本续贷政策走实走深 利用数实融合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 [2] - 探索信贷融资与股权融资协同路径 大型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容 [2][7] - 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相继获准或拟设立全资AIC 加大对科创企业投资力度 [7] - 需要发挥信贷与保险、股权融资协同效力 建立银行、证券、保险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机制 [6][7] 融资担保体系支持 -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直保余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担保费率不超过1% [8] - 建立覆盖全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 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强化支小支农激励约束 [8][9] - 构建银行信贷、地方担保、国家政策性担保的风险承担协同机制 扩大担保覆盖范围和风险承担能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