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瑞银: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关注度升温,“A+H”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第一财经·2025-05-19 21:0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截至统计时点,年内有22家企业登陆港股市场,合计募资243.19亿港元,上市企业数量和募资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约29%和195% [1]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资规模预计最高达50亿美元,将成为年内最大港股IPO项目 [1] - 港股市场的IPO、并购和可转债发行均呈现升温迹象,年初至今香港资本市场的配售H股、红筹、可转债募集金额整体超过200亿美元 [4] 市场参与热度 - 基石投资者认购踊跃度提升,当前中企海外上市项目中基石投资者覆盖比例约为二分之一,优质企业的基石投资者需争抢发行份额 [1] - 宁德时代港股申购的基石投资者包括超20家国际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合共认购约26.28亿美元股份 [5] - 恒瑞医药H股发行吸引了多名基石投资人,以发行价中端计算总认购金额逾5.33亿美元(约41亿港元),占发行规模四成以上 [5] 国际投行与资本动向 - 瑞银集团完成多个港股市场项目,包括参与古茗、蜜雪冰城的赴港上市,并为比亚迪56亿美元H股新股配售项目担任牵头投行之一 [3] - 蜜雪冰城登陆港股被视为消费板块全面复苏的标志性事件 [4] - 全球主流基金对中国资产关注度明显升温,从今年1月开始加大关注力度 [7] 中企赴港上市驱动因素 - 企业赴港IPO多出于发展战略考量,例如寻求全球合作伙伴、吸引全球人才,尤其是一些在内地市场已处于龙头地位并拥有海外布局的公司 [4] - 香港作为中企上市融资首选地之一,其上市政策持续优化,推动"A+H"模式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1] - 中国资产的估值优势、政策带动下的企业盈利改善以及一级市场优质IPO项目的出现,共同吸引国际投资者 [2][8] 投资者偏好与市场结构变化 - 全球主流长线资金更偏好细分行业龙头、运营质量好且有不错盈利、现金流、分红水平的中企 [9] - 对于知名度高的To C端消费类项目,散户参与热度高,导致机构若不作为基石投资者则可能需以锚定投资者身份抢份额 [7] - 买卖双方的博弈发生变化,市场转好使得5亿美元以上的IPO项目吸引力增强,买卖双方心理价差缩窄 [6][7] 中概股与香港市场角色 - 与前次中概股危机相比,此次潜在摘牌影响被认为较可控,因多数中概股已完成双重上市,且部分投资人已转移到香港市场交易 [11] - 对于双重上市的中概股,其香港股票的比例在过去三年增加了30%,达到总市值的六成左右 [11] - 香港市场的南向持股比例显著提高,从2021年占市值的5%上升到目前的12%左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