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市场趋势 - AI时代促使厂商从系统层面深入优化交互体验,而非简单比拼硬件配置和价格 [1] - 多款千元以内智能手机已搭载AI功能,端云协同能力提升推动AI普及 [1] - 星纪魅族发布Note 16系列AI手机,标配版国补后594.15元起,Pro版1614.15元起,全系搭载Flyme AIOS 2并接入阿里云Qwen-Omni大模型 [1] 厂商竞争策略 - OPPO、vivo等品牌在低端产品线逐步落地AI能力,如AI消除、一键问屏等功能 [2] - OPPO K系列和vivo Y系列国补后入门机型价格可控制在1000元以内 [3] - 星纪魅族聚焦千元机市场,针对消费群体典型场景进行AI优化,避免简单硬件下放 [3] - 公司推出内置20多款工具的任务机器人,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场景数据标注 [4] 技术发展方向 - 千元机面临如何在有限端侧算力下发挥AI效用的挑战 [1] - 系统设计侧重人机交互体验,强化多模态能力特别是高频语音交互 [3] - 实现跨设备(手机/AI眼镜/车机)的"时刻在线"能力是核心目标 [3] - 需突破当前AI应用场景同质化问题,寻找与大模型的创新结合点 [3] 市场消费特征 - 国内手机市场呈现"橄榄型"结构,中高端占比达60-70% [7] - 1500-2500元价格区间成为厂商竞争核心战场 [7] - 消费者购机行为趋于理性,更注重产品比较而非价格冲动 [6] - 二手机市场受关注,但厂商仍探索AI时代新形态可能性 [7] 行业政策影响 - "国补"政策初期带动高端机销售,但后期拉动效果未达预期 [6] - 补贴力度有限和执行问题导致市场热情消退 [6] - 每人每年仅一次补贴机会促使消费决策更谨慎 [6] - 2025年行业将面临成本上升和消费信心下滑的双重压力 [7]
AI“下沉”千元手机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19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