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层次债券市场支持服务科技创新的路径研究
搜狐财经·2025-05-19 23:41

科技金融政策背景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排在首位 [2] - 科技金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发展科技金融,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倾斜 [2] 科创债市场发展历程 - 基础制度构建期(2015年11月—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双创孵化专项债券发行指引》,首次将科技创新纳入债券融资范畴 [4] - 专项制度成型期(2022年5月至今):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交易商协会推出科创票据,形成"科创公司债+科创票据"双轨制体系 [5][6] -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完成从双创债试点到科创债统一规则的转变 [6] 科创债市场现状 - 截至2025年2月末全市场科创债累计发行2.38万亿元,其中交易所市场科创债1.12万亿元,银行间市场科创票据1.27万亿元 [7] - 2024年发行规模达到1.21万亿元,同比增加60% [7] - 2025年前两个月新发科创债规模0.21万亿元,市场扩容态势延续 [7] 科创债市场特征 - 融资主体集中在央国企,约89.56%的资金流向央国企,民企及上市公司仅占一成 [8] - 中低评级发行人的参与程度严重失衡,高评级主体(AAA与AA+级)占发行规模的95.82%,AA及以下低评级主体合计占比不足1.55% [8] - 融资期限相对较短,5年期以内的规模占整体规模超九成,但2024年长期限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 [9] 多层次债券市场支持路径 - 产品创新协同:构建贯穿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的科技金融市场体系,包括可续期科创债、次级科创债、零息/低息科创可转债等 [13][14] - 风险分担协同:通过市场化外部增信和政府参与模式,打造多层次风险分散产品,包括信用违约互换(CDS)、信用联结票据(CLN)等 [15][16][17] - 流动性提升协同:完善做市商机制,要求主承销商提供持续双边报价,对科创债做市商给予政策支持 [18][19] - 政策统一协同:由央行牵头,证监会、交易商协会、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科创债券认定指引》,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20] 结论与展望 - 当前仍存结构性问题:融资主体仍以央国企为主,民企获得支持较少;信用评级呈现"倒金字塔"式分布;融资期限与科技研发的长周期性需求尚未完全匹配 [21] - 展望未来,科创债市场需在制度创新、生态培育、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使债券市场由"规模"向"效率"转型 [21] - 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股债联动机制有望进一步打通,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化的立体融资网络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