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与舆论战 - 2019年印巴冲突主要发生在空中,未使用无人机或导弹攻击地面目标,而2024年冲突规模和烈度显著升级,涉及越境行动和更激烈对抗 [1] - 双方在冲突中均通过国内舆论引导宣称胜利,巴方称击落多架印军战机,印方称精准打击巴境内军事目标,但信息真实性存疑 [1] - AI深度伪造技术加剧舆论场混乱,例如网民使用Grok模型验证战机击落视频真伪,部分早期流传影像被判定为伪造 [2] 虚假信息传播案例 - 印媒曾散布巴港口遭"毁灭性打击"、巴省区"宣布独立"等不实消息,迎合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情绪 [4] - 巴社交媒体流传飞行员跳伞视频称俘获印飞行员,后被军方辟谣 [3] - 美国CNN援引匿名消息称巴击落印度"阵风"战机,但印度主持人帕尔基驳斥为"假新闻" [3] 双方国内舆论策略差异 - 印度通过塑造"战斗英雄"(如被俘飞行员改编电影)和莫迪强硬表态(宣称巴"主动求和"并威胁核武)强化民族主义叙事 [2][4] - 巴方刻意保持低调报道,停火后以"成功击退入侵"而非"战胜"定义冲突,并借空军军官奥朗则布形象提升军方公信力 [5][6] - 巴学者指出因国力弱于印度,巴方更注重解决内部问题而非煽动反印情绪 [6] 国际干预与地缘政治博弈 - 特朗普提前宣布停火引发印方不满,印度坚持克什米尔为"内政"拒绝第三方调解,认为美国介入损害其"战略自主权" [7] - 巴方疑似通过释放"召开核武会议"信号促使美国介入,美媒称白宫因"震惊情报"被迫调解,可能涉及巴核战略舆论操作 [7][8] 技术对舆论战的影响 - 社交媒体成为虚假信息主要传播渠道,印方要求平台删除战机残骸贴文,巴方利用传统媒体与网红军官塑造正面形象 [3][6] - 国际媒体如《经济学人》指出印媒不实报道与民族主义情绪关联,而巴方通过辟谣机制控制国内信息流向 [4][6]
【环时深度】盘点印巴冲突升级背后的舆论暗战
环球时报·2025-05-20 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