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在巴黎打中文广告,这些品牌怎么想的?
格隆汇·2025-05-20 09:20

巴黎奥运会赞助商格局 - 巴黎奥运会共吸引79家赞助商 赞助收入预计13亿美元 规模超越东京奥运会[2] - 赞助体系分为四档:全球合作伙伴15家 高级合作伙伴7家 官方合作伙伴13家 官方供应商44家[2][6] - 中国企业阿里巴巴和蒙牛分别以十年期和十二年期合约成为全球合作伙伴 蒙牛与可口可乐联合签署价值30亿美元合同[6] 中国品牌营销策略 - 中国企业在巴黎进行大规模广告投放 伊利使用红底中字广告牌投放巴黎街头[1] - 体育品牌通过多层级合作方式参与:安踏成为国际奥委会官方体育服装供应商并赞助中国代表团[6] 李宁签约三支中国"梦之队"[6] 361度赞助三个国家代表团[8] - 消费品牌采取实体落地策略:喜茶、霸王茶姬、泡泡玛特在巴黎开设门店或快闪店 伊利组建巴黎观赛团[9] 营销效果与投资回报 - 全球合作伙伴需支付至少3亿美元入场费 不包括后续营销执行费用[11] - 体育营销投入回报显著:同等广告投入可使知名度提升10% 而常规广告仅提升1%[11] - 乳企奥运广告投入短期拉动产品动销 长期提升国际品牌形象[11] - 非官方赞助商可通过创意营销获得曝光 如耐克在伦敦奥运会通过宣传片营造官方赞助商错觉[15] 产品与营销协同 - 品牌将营销与产品创新结合:耐克迭代Air科技推出"电掣系列"[15] 特步上新"冠军版跑鞋"凯旋配色[15] - 伊利自1996年起持续在体育赛事节点推出火炬冰激凌产品[11] - 安踏推进奥运冠军店落地以实现品牌升级[15]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后疫情时期体育营销面临拐点 用户对同质化营销产生疲劳感[13][14] - 企业需坚持长期主义 专注特定运动或赛事投入 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传播[11][15] - 碎片化营销环境下奥运仍能强化品牌价值并提高企业声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