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现状 - 一级市场出现久违的热闹迹象 展会排期 线下投决会重启 路演和投后活动频率显著提升 显示市场复苏信号 [1] - 人民币基金新设数量止跌回升 国家队资金释放信号后 地方引导基金加快出资节奏 部分项目融资进程被激活 [4] - 市场呈现结构性活跃而非全面复苏 人工智能 半导体 先进制造仍是重点赛道 国家大基金三期政策推进引发阶段性热情 [4] GP行为分化 - 部分机构恢复出差和募资活动 重新联系老LP 扩招团队 而另一些机构保持观望 讨论焦点转向"是否等待"而非"投资方向" [4] - 2025年第一季度募资仍困难 头部机构能募老基金 新基金普遍卡在LP审批流程 部分GP将募资周期拉长至18个月 [5] - 投资人探索"非线性生存"路径 包括内容创作 FA业务 产业资源整合等 打破传统"投-管-退"闭环 [5][8] 身份重构现象 - 投资人角色从资本分配者扩展至内容生产者 市场组织者 行业IP 通过视频讲解 社交媒体运营等方式维持品牌热度 [2][8] - LP对GP要求升级 期望其参与招商引资 产业联盟搭建 项目研究分享 反映LP议价权上升和募资"长尾化"趋势 [9] - 部分投资人通过副业维持现金流 如顾问服务 FA撮合 新媒体运营 团队内部对副业态度从排斥转为资源互通 [9] 投资策略分化 - 机构出现"信心分化" 部分提前加仓AI 半导体 先进制造领域 认为资源稀缺支撑估值 另一些则压仓观望 担忧退出路径不确定性 [10] - 主动型机构转向复合型投资路径 如设立产业落地工作组 联合地方政府和供应链企业 构建深度捆绑的确定性退出模式 [10][11] - 观望机构强化投后服务和募资预热 匹配LP个性化需求 通过区域产业招商反向获取项目源 [11] 行业生态演变 - 市场进入"结构性复苏前夜" 宏观政策底已现但微观信心不足 形成"不好投但更难不投"的博弈状态 [11] - 生态自我修复机制启动 投资人通过身份延展在现金流 影响力 资源配置力间寻找平衡 为行业重新连接打基础 [6][9] - 非线性生存成为长期主义新形式 包括技术布道 产业路演 线下分享等 旨在市场低潮期保留牌桌资格 [12]
GP的“非线性生存”:投资人身份正在重构
36氪·2025-05-20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