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ims中国盈利能力大幅修复,加拿大国民咖啡又能打了?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0.8%至13.91亿元,净利润亏损同比减少53.15%至-4.09亿元,盈利能力有所修复但亏损规模仍显著 [1][3] - 公司总资产15.64亿元,总负债23.97亿元,资不抵债状况明显 [3] - 2024年7月获得创始股东笛卡尔资本与RBI集团共计6500万美元融资,包括5000万美元可转换债券和1500万美元Popeyes业务出售款项 [3][5] 市场定位与竞争环境 - 中国咖啡产业规模以17.14%年均复合增长率扩张至2654亿元,但公司面临星巴克(市值900亿美元以上)、瑞幸、库迪等万店级别对手的挤压 [1][6] - 产品定位夹在星巴克高端与瑞幸高性价比之间,下沉市场拓展受限于品牌影响力和低价策略对利润的侵蚀 [8][9] - "咖啡+暖食"差异化策略面临星巴克、麦当劳等巨头的模仿竞争,暖食订单占比超50%但毛利率低于咖啡,拖累整体利润 [10] 门店扩张与运营策略 - 2024年关闭部分一二线城市高成本直营店,调整后EBITDA首次转正,但加盟店占比提升至446家(总门店1022家) [6][7] - 推出县域加盟计划并压缩单店面积,但千店目标延迟一年达成,且规模扩张与单店盈利矛盾突出 [6][8] - 通过涨价(贝果类1-2元)和9.9元套餐组合平衡利润,但引发消费者对性价比标签的质疑 [9][10] 资本市场反应与母公司关系 - 股价长期横盘2-3美元,市值从巅峰14亿美元缩水至不足1亿美元,市场对其增长故事信心流失 [1][11] - RBI集团表态将深度参与运营决策,但持续输血意愿存疑,2025年若同店销售无改善可能触发股权重组 [11] - 进入中国以来累计获腾讯、红杉等融资超1.945亿美元,但长期依赖外部注资维持运营 [5][12] 行业趋势与公司挑战 - 外资品牌本土化难度加大,暖食模式壁垒低且易被复制,需重新平衡规模与盈利、创新与成本的关系 [12] - 咖啡赛道内卷化加剧,公司既无法对标星巴克品牌溢价,又难以在下沉市场与瑞幸、库迪比拼规模效应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