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关系与关税动态 -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实施对等关税政策,美国对华关税一度升至145%的历史高点[15] - 经过日内瓦经贸会谈,双方承诺在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举措,美方取消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16] - 协议生效后,美国对中国商品平均关税税率从50%降至30%,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从25%降至10%,但90天缓和期后关税仍处较高水平,中国对美出口平均关税率约40%[17] 中国经济韧性来源 - 中国拥有庞大而完善的产业链,例如烤鸭产业,通过将鸭绒、鸭舌、鸭脖等附属品利润化,使出厂价低至2-3元一只[2] - 制造业能力不仅体现在高度,更体现在广度,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圈等完整的产业链集群,造就了不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8] - 拥有世界上平均素质最高且最勤奋的产业工人,以及因理工科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工程师红利”[8] 海外资本对中国资产的看法转变 - 以DeepSeek发布为标志,A16Z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称之为“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代表中国在高附加值领域的优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4] - 高盛策略分析师指出中国重新回到投资者视野,全球资金特别是欧洲资金对投资中国的兴趣处于过去3年来的最高水平[4] - 法国兴业银行参照美国“七巨头”命名中国“七巨人”(腾讯、阿里、小米、中芯国际、比亚迪、京东、网易),它们在2025年初的涨幅超过了美国“七巨头”[5] 中国资本市场与投资机会 - A股和港股的PE估值水平横向对比全球其他国家处于较低位置,存在较大上行空间[8] - 2024年中国GDP增速为5%,高于全球平均增速3.3%和发达国家平均增速1.8%,中国贡献了全球26%的GDP增长[10]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全球市场IPO共计65起,数量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加11起,科创板、创业板受理IPO申报企业节奏逐步恢复[11] 政策环境与退出机制创新 - 2024年9月下旬国家推出“并购六条”,允许跨界并购、支持私募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明确未盈利资产处理方式[12] - 新政策提高支付灵活性和审核效率,审批流程从约三个月缩短至符合要求的交易3周内完成[13] - 支持评估方法多元化,除传统PE、EV/EBITDA等指标外,允许考虑研发投入对应的市研率等新指标[13] 产业升级与战略调整 - 关税上涨利好以自给自足为目标、打国产替代逻辑的本地企业,硬科技处在政策春天窗口期,存在大量产业化机会[20] - 出口环境受阻促使国内加大提振内需的政策力度,为消费类资产带来新的增长机会[20] - 推动“China Plus N”策略,在多个发展中国家间建立协作网络,将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转移至海外,使国内企业专注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活动[22] 中国与日本经济对比 - 中国拥有日本不具备的成熟区域供应链集群,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圈[24] - 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在40%以下,远低于英、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50%以上,显示巨大提升空间[24] - 中国城市化率和消费能力与当年的日本相比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为经济增长提供潜力[24] 未来投资重点领域 - 海外投资人高度关注中国资产,尤其对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和新消费领域密切关注[26] - 经纬创投主要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数字产业升级、医疗健康等领域投资[26] - 关键是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展欧亚技术伙伴关系等方式,构筑多元化的技术合作网络[21]
经纬创投徐传陞: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36氪·2025-05-20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