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张坤卸任高管、鲍无可离职,公募告别明星时代,基金经理团队制或成主流
搜狐财经·2025-05-20 15:54

公募行业"去明星化"趋势 - 公募行业"去明星化"加速,近期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公募一哥"张坤卸任易方达副总,行业"投而优则仕"潮流出现逆转 [2] - 截至5月19日,2025年已有141位基金经理离任,超过去年同期 2024年全年共有361位基金经理离任,较2023年增长逾15%,包括中庚基金丘栋荣等知名基金经理 [2][6][7] - 监管鼓励基金经理团队制,强调策略共享和团队架构稳定,业内人士认为个别人员变动对基金公司影响有限 [2][7] 鲍无可离职事件 - 景顺长城基金公告显示,鲍无可因个人原因离职,卸任管理的8只基金产品,未转任其他岗位且已办理注销手续 [3] - 鲍无可管理基金总规模162.07亿元,是行业稀缺的"双十"基金经理(从业超10年、年化收益超10%),多次获明星基金奖等荣誉 [3] - 其管理的16只基金(A/C类分开计算)任职回报均为正,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任职回报近375%,沪港深精选回报率185% [4] - 继任者刘苏等基金经理面临"一拖十"压力,管理规模超155亿元,引发投资者对管理精力的担忧 [5] 行业政策与考核机制变化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7] - 薪酬制度与业绩挂钩: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需明显下降,显著超基准的可适度提高 [7] - 部分基金经理对坚持个人风格或转向增强型指数策略存在迷茫 [7] 高管回归投研岗位趋势 - 多名基金公司高管级基金经理主动卸任管理职务,专注投资研究,如易方达张坤、万家黄海、安信张翼飞等 [7][8] -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助于发挥基金经理专长,提升投研能力,更好为客户创造价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