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从明星到企业家,造谣不能“零成本”
北京商报·2025-05-20 23:18
"造谣很容易,辟谣却很难。" 近日,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辟谣自己去世,如此感慨道。他幽默回应:"以前要努力证明零跑活着, 现在零跑发展好了,我还要证明自己还活着。" 和朱江明有同样遭遇的还有陈奕迅,因感染新冠导致演唱会延期,岂料没几天,其去世的消息传得沸沸 扬扬。于是,陈奕迅不得不站出来给自己"报平安"。 两个典型的造谣事件,一个发生在企业家身上,一个发生在明星身上,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困 扰,也造成了社会注意力资源的浪费。 这些荒诞的谣言,折射的是流量时代扭曲的生存逻辑。为了博取流量,不惜造谣他人死亡,惊悚词条突 降热搜,短时间内引爆全网讨论,类似的案例给网络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首先是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复杂。随着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社交媒体的出现,人们的信息来源异常多 元,任何一条谣言都可能经由互联网被无限放大。 其实是技术手段的进化。尤其是AI的运用,让造谣更加轻而易举。利用公开视频搭配精心设计的文 案,再加AI对口型,造假者借名人形象和语音博眼球收割流量,防不胜防。 而大量虚拟账号的使用,让寻找造谣者变得难上加难。造谣的人一次次逃脱,让他们有恃无恐,因此类 似的谣言屡禁难止,甚至更加离谱。 整治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