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之城的财富账本 ——“两山实践看河南”系列报道之三
河南日报·2025-05-21 08:06
生态资源资本化模式 - 新县通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业化"创新链条构建绿色资本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1] - 西河湾古村落采用"资源入股、全民共享"模式,村民以旧房入股参与农家乐和民宿改造,成为村集体旅游项目股东[1] - 该模式吸引11户村民返乡创业、近200名青年回流,打造6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1] 林下经济与特色农业 - 卡房乡古店社区发展林下天麻种植,亩产鲜货1500公斤,年净利约3万元/亩,提供320个就业岗位,带动60户脱贫户增收[2] - 新县葛根产业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融资实现突破,豫南葛业获得河南省首笔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134万元[2] - "林下经济+特色农业"模式与葛根产业形成呼应,实现从"一片绿叶"到"一个商标"的价值跃升[2] 绿色金融创新 - 新县推出信阳市首单森林碳汇保险,采用"保险+科技"模式,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碳汇变化,按实际与目标差额赔付[3] - 该保险为林业大户提供灾害风险对冲工具,保障碳汇交易稳定性,支持全省碳达峰试点建设[3] - 通过资源评估、产权界定、金融赋能、产业转化链条,将78.6%森林覆盖率转化为经济价值[3] 乡村振兴路径 - 新县实践表明乡村资源盘活需要智慧路径,构建资源→资产→资本→产业的转化链条[4] - 生态资产资本化既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又探索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