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形式主义!要确保问题整改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环境报·2025-05-21 08:12
督察整改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 地方存在虚假整改和形式主义现象,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1] - 表现包括:过度重视会议和材料而非实质行动、整改措施缺乏可操作性、采用"一刀切"方式导致效果不佳 [1] 整改工作优化措施 - 将督察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作为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1] - 通过转移支付和技术支持提升基层执行能力 [1] - 实施清单化管理,制定可量化指标,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和数字化监控平台 [2] - 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整改漏洞 [2] 监督与问责机制强化 - 严肃问责虚假整改案例,明确责任链条至具体部门/个人,公开通报典型案例 [2] - 对成效突出案例进行宣传激励 [2] - 加强信息公开,公开整改方案/进度/结果,设立举报平台奖励有效线索 [3] - 鼓励NGO、媒体和志愿者参与监督,形成多元协同治理模式 [3] 政策法规完善 -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设立整改专章系统规范工作 [2] - 强化政策衔接,将整改与地方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挂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