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业趋势 - 红杉资本AI峰会确立共识:AI将从卖工具转向卖协作和成果(Software as an Outcome)[1] - 微软CEO纳德拉宣布进入AI Agent时代,OpenAI推出Codex智能体,称其为编程史上最大变革[1] - 国内市场头部公司如字节、百度、阿里加速布局Agent应用,字节有7个团队竞速Agent,百度推出通用智能体心响,阿里定位夸克为超级Agent[2][3][5] Agent竞争格局 - Agent被视为大模型之后的第二波确定性浪潮,主要玩家包括阿里、百度、字节、腾讯等[2][8] - 垂直领域Agent如Harvey(法律)、Open Evidence(医疗)可能率先在企业级市场跑出,因其能理解行业语言和需求[7] - 生态厚度成为关键胜负手,阿里在高德地图等MCP Servers调用上优势明显,腾讯凭借微信生态构建独特Agent[11][14] 技术基础与生态布局 - 大模型能力决定Agent表现,字节扣子团队测试多款模型后选择豆包1.5 Pro,因其指令遵循和工具调用能力最佳[9] - 百度与苹果合作,阿里拥有优秀开源模型Qwen,字节豆包大模型长期占据C端下载量[11] - 百度开放千帆开发平台兼容多款应用,字节保守聚焦自身Agent工厂,阿里整合能力于夸克超级框[11] 挑战与现状 - Agent技术成熟度不足,大模型在多步骤任务中易逻辑链断裂,生态整合碎片化[20] - 商业模式仍以订阅制或按次收费为主,Manus因高昂成本难普及,垂直领域渗透率低[16][20][21] - 用户体验两极分化,垂直Agent如Lovart效率提升显著,通用Agent如Manus处理复杂任务仍显笨拙[21] 未来展望 - 行业未达GPT颠覆性临界点,竞争本质是生态卡位与场景定义权争夺[20][23] - 决定胜负的关键包括技术迭代速度、行业痛点理解深度和商业模式创新[23] - Agent需像水电煤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引发真正变革[23]
大厂纷纷入局,百度、阿里、字节抢夺Agent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