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空间站拓展科学边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22 06:12

中国空间站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 中国空间站发现全新微生物物种"天宫尼尔菌",拓展了人类对微生物多样性的认知[2][4] - 该微生物通过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在轨采样带回地面,经基因组测序等确认为新物种[4] - 天宫尼尔菌具备强太空适应能力,能调控氧化应激并在微重力、辐射等极端条件下稳定生存[5] 空间站微生物防控体系 - 空间站微生物来源包括航天员携带、设备附着物等,可能引发设备腐蚀或健康风险[6] - 中国已建立微生物防控机制,涵盖舱体设计、在轨监测及货物微生物控制标准[6][7] - 采用免培养法检测技术,两年多来保障空间站稳定运行[6] 空间科学实验成果 - 中国空间站已实施181项科学项目,上行2吨物资,获取300TB数据,下行近百种样品[8] - 神舟十九号返回37.25公斤实验样品,含20类生命科学样本及钨基合金等材料[8] - 首次在轨繁育三代果蝇,将用于基因测序研究[9] 未来研究方向 - 神舟二十号将开展59项实验,包括骨丢失、心肌重塑及微生物效应机制研究[11][12] - 斑马鱼实验揭示微重力对蛋白稳态影响,探索对抗骨量下降的防护方法[12] - 国内首次涡虫空间再生实验,研究其再生机制对人类衰老问题的应用价值[13] - 链霉菌实验聚焦微重力下抗生素等活性物质的表达规律,开发空间微生物技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