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预算改革方案核心内容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新预算改革方案 旨在推动财政一体化 强化战略自主 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和高科技竞争 [1][2] - 改革涵盖防务支出豁免 设立欧洲竞争力基金 预算拨款方式改革 联合借贷机制制度化四大方面 [3] - 方案被视为欧盟对自身定位和未来方向的重新定义 但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1][4] 改革背景与动因 - 地缘政治危机暴露欧盟安全与外交局限性 美国政治保守孤立促使欧洲重新考虑战略自主 [2] - 欧盟在数字化 人工智能 绿色能源等关键领域竞争力落后于中美 受制于现有制度难以出台财政刺激政策 [2] - 财政工具不足 融资手段有限 此前疫情期间联合借贷计划引入7500亿欧元联合债务工具突破原有约束 [2] 防务支出豁免 - 建议将国防支出尤其是欧盟协同项目支出从赤字计算中豁免 允许成员国大幅提高国防预算 [3] - 当前欧盟财政条约规定成员国年度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 负债不得超过GDP的60% [3] 欧洲竞争力基金设立 - 整合现有科研与产业支持工具如地平线欧洲 欧洲防务基金等 [3] - 向芯片制造 清洁能源 数字基础设施等战略性项目倾斜投资 [3] - 资金来源包括联合借贷 资本市场激励及新增预算拨款 [3] 预算拨款方式改革 - 逐步减少传统农业补贴与结构基金比重 [3] - 采用附条件直接拨款方式 对气候转型 法治建设 财政改革达标的成员国提供预算支持 [3] 联合借贷机制制度化 - 建立常设性欧盟联合发债机制 使预算工具能长期应对战略投资与突发危机 [3] - 此前7500亿欧元联合债务工具为非常规机制 现试图将其制度化 [2][3] 成员国立场分歧 - 法国和意大利支持改革 强调欧盟需战略自主 减少对美国依赖 [4] - 中东欧国家如波兰 爱沙尼亚希望获得更多安全与财政支持 [4] - 丹麦 荷兰 瑞典 奥地利等节俭四国反对扩大借贷 担心预算成为再分配工具 [4] - 德国明确反对联合借贷机制永久化 认为将破坏欧盟财政条约基础 [4] - 匈牙利 斯洛伐克反对附改革条件的拨款方式 认为干预国家主权 [5] 改革前景与意义 - 方案大概率通过但过程艰难 需不断讨价还价和分拆推进 [5] - 预示欧盟制度发展方向性变化 涉及继续作为国家间合作体或向拥有共同预算的共同体演化 [5] - 旨在实现真正战略自主和安全自主 在全球格局中重新定位 [5]
欧盟新预算改革面临多重制约
经济日报·2025-05-22 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