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俄罗斯将对华石油年供应量增加250万吨至1250万吨,合同期限延长至2034年,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 [2] - 俄方在价格、运输、结算等多维度做出战略让步,反映其在西方制裁下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 [2][17] 价格折扣 - 新增250万吨石油价格比国际市场低12美元/桶,优惠幅度达15%,远超此前10%的平均折扣水平 [3] - 折扣与运输路线调整绑定,俄方承担部分哈萨克斯坦管道过境费(每吨15美元),仍通过整体价格优惠换取长期订单 [5] - 2025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78%流向亚洲,其中中国占比超50%,价格让步旨在巩固中国市场维持现金流 [3] 运输路线 - 首次实现"双线并行":传统ESPO管道+新增哈萨克斯坦西线通道,提升运输多元化 [6] - 俄方技术让步:Transneft需制定哈萨克斯坦管道技术方案,包括扩容和压力测试,部分运营权让渡 [8] - 地缘风险分担:哈萨克斯坦线路为ESPO管道提供备用方案,形成供应"双保险" [8] - 中亚利益让渡:哈萨克斯坦获得每吨3美元手续费及俄管道技术转让,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在中亚推进 [8] 结算机制 - 新增250万吨石油全部采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通过新疆跨境支付系统绕过SWIFT [11] - 人民币结算使俄方石油收入可直接购买中国商品(如比亚迪电动车、大疆无人机),形成"石油-商品"闭环 [11] - 2025年一季度中俄本币结算比例突破65%,能源贸易纳入人民币体系推动国际化 [11] - 人民币结算节省0.3%美元手续费,按250万吨/70美元/桶计算年省525万美元 [11] 长期锁定 - 合同期限延长至2034年,远超中俄能源协议平均周期(5-10年) [12] - 为中国炼油厂(如新疆独山子石化)设备升级提供稳定原料预期,间接分担投资风险 [12] - 覆盖"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设周期(2030年投产),预留更大规模合作空间 [14] 地缘政治 - 俄方在台湾问题明确支持"一个中国",作为对中国市场依赖的"回报" [15] - 默许中国通过哈萨克斯坦扩大能源影响力,变相背书"一带一路"中亚战略 [15] - 长期协议形成"捆绑效应",强化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协作 [12][15]
中国增购250万吨俄罗斯石油:能源合作背后的战略博弈与俄方让步
搜狐财经·2025-05-22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