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点亮边疆教育“烛火”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22 09:11
边疆教育发展 - 支教志愿者在促进边疆教育发展、民族团结和兴边富民中发挥重要作用[1] - 青年人才从短期支教向长期从教转变,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角色升级[1] - 已有超过12万名青年学子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参与边疆教育事业[1] 师资队伍建设 - 培养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青年师资队伍是边疆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1] - 优秀支教志愿者通过"特岗教师计划"转化为青年教师力量[1] - 需统筹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吸引青年人才并建强教师队伍[2] 人才引进机制 - 通过扩大教师编制、提高补贴待遇、增加升学就业支持等措施增强岗位吸引力[2] - 建立"学科师资动态共享池"促进优质师资流动,强化柔性引进计划[2] - 校地共建青年教师发展系统,建立分层培训体系帮助快速成长[2] 人才激励措施 - 强化物质和精神双维度激励,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和社会荣誉感[2] - 健全成长保障措施,激发青年教师岗位建功的内驱力[3] - 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引导青年教师专注能力提升和教书育人[3] 高校参与情况 - 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青年学子积极参与新疆基层教育和民族团结工作[5] - 鼓励更多青年人才践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言[5] - 青年人才通过基层教育、社会治理等途径为边疆发展贡献力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