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政策与发展概况 核心观点 - 中国是全球稀土资源主导国,2024年产量占全球69.2%(27万吨/39万吨),政策长期聚焦资源保护与技术创新[1] - 国家层面构建全产业链监管体系,2024年《稀土管理条例》强化资源保护、总量调控及绿色转型[14] - 地方政策差异化布局,内蒙古、四川等省份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稀土新材料高端应用[16][17][19] 国家层面政策 政策框架 - 资源保护与监管:2019年起持续整顿行业秩序,打击非法开采,建立稀土生产企业公示制度[6][7] - 绿色低碳转型: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方案》要求稀土冶炼能耗达国际先进水平[4] - 技术创新支持:2022-2024年多部委联合推动稀土永磁材料、尾矿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5][12] 关键法规 - 《稀土管理条例》(2024年10月实施): - 明确稀土国家所有权,实行保护性开采和总量调控[14] - 要求建立产品追溯体系,规范流通管理[14] - "十四五"规划目标: - 2025年高端材料自给率超80%,推动兼并重组与智能化采矿技术[10][12] - 2035年全面建成稀土功能材料强国,关键材料突破航空、集成电路等领域[10] 地方层面政策 重点省份布局 - 内蒙古: - 建设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2025年稀土氧化物按国家指标生产[17] - 支持白云鄂博实验室攻关绿色冶炼技术,延伸永磁电机等产业链[17] - 四川: - 目标2027年产业规模破千亿,培育3家百亿级企业,新增2-3家国家级科研平台[16] - 江西: - 依托中科院赣江研究院发展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建设中重稀土研发基地[19] 技术方向差异 - 浙江:聚焦低重稀土钕铁硼磁体、非晶软磁等新材料[19] - 湖南:推进稀土在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补强稀贵金属产业链[21] - 贵州:开展稀土与萤石共伴生资源选冶技术攻关[19] 产业发展目标 - 国家三步走战略: - 2025年完成"跟跑"到"并跑",高端医疗装备等材料替代进口[10] - 2035年实现全球创新引领,整体竞争力达世界高水平[10] - 地方协同路径: - 内蒙古、江西等侧重资源高效利用与高端应用[17][19] - 四川、湖南等强调产业集群建设与细分领域突破[16][21]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稀土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加强保护、提高创新应用能力是政策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