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物流成本高、基础设施不足 偏远地区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如何破局?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 电商业态在农村地区快速推广和布局,有助于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农村消费,激活农村市场活力 [1] - 物流体系建设尚未覆盖全部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村级以下快递服务网点欠缺,制约农产品上行 [1] - 青海省互助县探索"产地直发"模式,邮政车辆将蕨麻从地里直接运往统仓共配中心,寄递时效全国范围3天左右 [7][8] 农产品上行案例 - 青海互助县主播直播销售新鲜蕨麻,第一天直播即爆单,新鲜蕨麻售价20多元/斤,15天内每天发货量400-500件 [3][7] - 互助县统仓共配中心每日进出港包裹倒挂,但仍保证农副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主要发运粉条、蕨麻、菜籽油等产品 [6] - 云南昭通市洒渔镇苹果产业规模化,全镇90%以上农户种植苹果,高峰时快递日寄递量达100多万斤,采用"公司+农户"合作模式 [11] 物流体系建设 - 青海省4149个建制村实现村村通邮,但大部分末端网点收益仅平衡状态 [8] - 云南昭通市韵达、申通、极兔三家快递企业联合出资设立"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共配中心建成后农产品不再外流 [13] - 云南省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后,包裹收派比从早期的5:1改善至2.2:1 [14] 行业合作模式 - 青海邮政与政府合作寻找当地特色季节性产品,联合召集主播到地头现场直播 [7] - 云南推行"一品一策""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电商与快递协同下沉,电商负责销售,快递负责运输 [16] - 昭通苹果产业采用直接到基地现场打单提货模式,规模达1000件/天则派车到地里装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