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莫让服务评价成了“交易”
消费日报网·2025-05-22 10:49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五星好评返现5元"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民法典诚实信用原则,破坏评价机制公信力[1] - 索要好评在服务行业已成普遍现象,好评率是平台订单分配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从业者收入[3] - 电商平台存在专业刷单团队,提供AI生成文案、PS修图等服务,每月发2000元好评红包可让七成顾客虚假好评[6][7] - 607份问卷显示75.12%消费者认为刷单控评普遍,45%消费者曾参与刷好评或遭遇商家诱导删改差评[7] - 服务行业从业者陷入"好评内卷",因平台规则将好评数量与曝光度、派单量直接挂钩[8][9] 平台机制与影响 - 平台通过好评机制构建服务质量监管体系,但存在权责分配矛盾: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才能弥补[3] - 餐饮商家为提升排名不惜烧钱刷单,首页展示位有限导致流量争夺加剧[9] - 网约车平台将服务分与派单量挂钩,司机通过虚假打赏快速完成新手任务[9] - 过度依赖好评机制导致平台反馈数据失真,消费者更倾向于参考负面评价[14] 政策与行业应对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禁止虚构交易信息、篡改用户评价等行为[10] -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禁止"利诱好评""反向刷单"等新型违规手段[10] - 北京市新规要求平台公示信用评价规则,禁止屏蔽差评、误导性展示评价等行为[11] - 部分平台试点"服务星级"机制,用扣分替代直接罚款,允许通过培训等途径弥补[12] 专家建议 - 应创新平台监管机制,建立公众评审制度确保评价客观公正[12] - 需调整好评权重,综合考量多因素建立评价推流体系,保障从业者申诉权利[13] - 建议通过多方协同构建真实信任关系,使好评回归消费体验客观反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