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独一份”的广东农信社改革方式 能蹚出一条怎样的路
金融时报·2025-05-22 11:17

广东农信社改革模式 - 广东省联社改革模式确定为"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形成"1+7"格局(1家联合银行+7家农商银行)[1] - 改革采取"多步走"策略:先完成法人机构化险改制,再由头部农商银行参控股弱势机构,最后移交7家农商银行管理权至地方政府[2] - 7家农商银行包括广州、深圳、东莞、顺德、南海、珠海和海湾农商银行,其中5家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2][3] - 广州农商银行资产规模最大达1.36万亿元,海湾农商银行最小为171.44亿元[3] 参控股情况 - 头部农商银行跨地区控股弱势机构:广州农商银行控股韶关、南雄、潮州农商银行(持股均超50%)[5] - 深圳农商银行以69.61%控股惠来农商银行,并通过间接持股控制博罗、海丰农商银行[6] - 东莞农商银行通过特殊交易结构成为普宁农商银行股东,并实际控制湛江、潮阳农商银行[7] - 顺德农商银行参股揭东农商银行37.27%,珠海农商银行管理罗定农商银行[7] 机构分化与业绩表现 - 广东农信机构分化严重:7家头部农商银行资产占全省农信系统68%,合计规模5.61万亿元[9] - 头部农商银行业绩普遍走弱:2024年珠三角8家大型农商银行中3家营收下滑,仅1家净利润增长[10] - 广州农商银行净利润从2019年高点79.11亿元持续下滑,2023年上半年不良率达2.25%[10] - 全省农商银行(不含深圳)2024年资产增长3.8%但利润下滑14.69%,贷款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1] 改革挑战 - 头部农商银行控股成本高:广州农商银行注资68.22亿元控股3家机构,接近其2018年净利润[14] - 跨区域管理难度大:被控股机构与控股机构在服务对象、金融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4] - 资源调配能力受限:管理权移交后可能影响从全省系统获取资源的能力[14] - 东莞农商银行已开始通过专项调研提升集团化管理效能,解决附属机构管理难题[15] 区域经济背景 -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大:深圳、广州GDP占全省48%,加上佛山、东莞合计占66%[12] - 珠三角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粤东西北更多承接产业转移和农业[12] - 农商银行经营状况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相关,受地方政府影响显著[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