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Builder.ai曾是一家估值10亿美元的AI独角兽企业,宣称用AI颠覆软件开发行业,但本周宣布破产进入清算程序[1] - 公司欠微软和亚马逊合计超过1.15亿美元债务,员工被遣散,投资人亏损严重[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初期名为Engineer.ai,2017年推出首款AI平台产品Builder V1,2018年建立名为Natasha的AI内置工具[3] 商业模式与技术真实性 - 公司声称拥有"AI驱动的无代码App开发平台",可将开发成本降至传统三分之一,速度提升两倍[3] - 实际平台60%功能由AI构建,40%由人类完成,但未披露具体技术细节[3] - 2019年被曝光大量功能依赖印度工程师手动编码,无专业AI研发团队,被前员工称为"AI行业的Theranos"[4][5] 融资与投资方 - 累计融资金额接近5亿美元,包括2023年D轮2.5亿美元、2024年债权融资5000万美元、2025年老股东紧急注资7500万美元[6] - 投资方包括微软、卡塔尔投资局、Insight Partners、软银DeepCore等知名机构[6] - 2023年微软宣布将Azure OpenAI Service与Builder.ai平台深度集成,为其提供信任背书[7] 财务状况与破产原因 - 日均资金消耗超50万美元,2023年营收仅2300万英镑,覆盖不到9%运营开销[9] - 2025年3月现金储备仅剩700万美元,通过紧急融资7500万美元仍无法解决债务问题[10] - 破产前裁员220人(占员工总数770人的29%),最终因资金冻结无法支付薪资而崩溃[10] 行业影响与反思 - 案例反映AI投资热潮中估值泡沫化现象,缺乏核心技术的公司凭借概念炒作获得高额融资[11] - 行业需警惕AI营销与技术实力的差距,强调技术实干主义而非PPT炒作[11] - 当前LLM应用层存在大量热炒和幻想,真正长期价值需来自底层技术深耕[11]
靠“人工AI”骗到5亿美元?这家用印度程序员假冒AI的“独角兽”官宣破产:没钱了,还倒欠微软和亚马逊1.15亿美元
36氪·2025-05-22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