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 - 中国与东盟于5月20日以线上方式举行经贸部长特别会议,共同宣布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 [1] - 谈判于2022年11月启动,历经近两年时间、9轮正式谈判,于2024年10月实质性结束 [1] - 这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商谈建立的自贸区,也是东盟的第一个自贸区,在双方经贸合作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 [1] 贸易关系现状 - 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5年稳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1] - 2024年1-4月东盟继续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 [1] - 东盟占中国整体外贸比重从2023年全年的15.9%提升至16.8% [1] - 2024年一季度进出口达1.7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占比提升至16.6% [5] 3.0版协定主要内容 - 打造包容、现代、全面、互利的自贸协定,包含9个新增章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经济技术合作 [2] - 开创数字与绿色经济规则新范式:首次设立涵盖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电子支付系统"软联通"、个人信息保护与网络安全规则的高水平数字经济章节 [3] - 绿色经济合作细化为绿色贸易、绿色投资、可持续能源等8个优先领域 [3] - 重构标准规制互认体系:允许企业参与对方标准制定、承认合格评定结果,优先推进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标准对接 [3] - 升级供应链与贸易便利化机制:首次承诺协同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共建关键产品自由流通网络,通关效率超越RCEP水平 [3] 产业合作与互补性 - 制造业产品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比重达90.1% [6] - 2024年一季度中国对东盟出口平板显示模组、汽车零配件、锂电池增速均超过20% [6] - 中国自东盟进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印刷电路、纺织原料等保持增长 [6] - 形成从中国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在东盟组装并出口至全球的产业链模式 [6] - 中国向东盟出口机电产品、制造设备、汽车及零配件,东盟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矿产品 [6] 历史演进与制度安排 - 2002年达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协议,2010年建成自贸区 [7] - 2015年达成升级协议形成2.0版,2019年全面实施 [7] - 2022年11月正式启动3.0版升级谈判 [7] - 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大幅降低货物关税水平,提升服务部门开放程度 [7] 区域经济一体化意义 - 发出维护自由贸易与开放合作的强音 [1] -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展示中国和东盟拥抱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决心 [4] - 为RCEP之后的升级奠定重要基础 [5] - 即便全球化遇到困难,区域经济一体化仍在加速 [5] - 在高标准规则下进行经贸往来,赋予全球贸易活动更多确定性 [5]
东盟观察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要来了,有哪些新的合作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22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