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连接千行百业,AI注入动力 工业互联网十年磨一剑
上海证券报·2025-05-23 02:56

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 自2015年推进产业化实践以来,工业互联网已取得重要突破,以5G为突破口,通过工业无线、工业以太网、边缘计算、信息模型等新型工业网络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要素和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连接 [1] - 2024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1] - 工业互联网发展经历两大变化:从单系统自动化转向全链条数字协同,从设备能力扩展到数据驱动的决策闭环和智能优化 [1]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 - 工业互联网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AI质检、机器人高精度抓取、工业大模型等应用广泛 [2] - "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1.85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超6700亿个 [3] - 数据驱动成为高频词,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沉淀数据打造天智工业大模型,升级为智能体平台 [3] 技术应用路线 -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形成两条技术路线:场景化小模型从外围应用走向深度分析,大模型虽处初期但能力持续增强 [3] - 工业大小模型分布呈"正反微笑曲线",大模型应用于知识密集型研发设计,小模型应用于生产管控等细分场景 [4] - 未来大模型将提升泛化性与综合分析能力,与小模型协同加速全链条变革,深度融入设计各环节 [4] 规模化应用案例 - 工业互联网优化某汽车主机厂供应链体系,仓库资金占用率降低23%,生产渠道零部件配套率近100% [6] -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普及,全国700家5G标杆工厂产能平均提升近20%,运营成本下降近15% [6] - 工业互联网企业携手产业链出海,徐工汉云布局九大数据中心节点,蓝卓在海外开源覆盖10余国家8000多家工厂 [6][7] 未来发展方向 - 工业互联网发展关键在于规模化应用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型工业网络将重塑工业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7] - 制造模式将向柔性智能的高效自主化方向发展,智能体广泛存在于工厂场景,通过大模型实现高度自主生产 [7] - 行业需夯实工业连接基础,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打造专业大模型,加快智能计算布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