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框架与目标 - 七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七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既有存量政策迭代升级,也有增量政策创新供给 [1] - 政策旨在实现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建立科技金融政策框架体系,构建科技金融发展的"四梁八柱" [1] - 目标包括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长效投入机制、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安排、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 金融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到8000亿元,再贷款利率由1.75%下调到1.5% [4] - 已有约100家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过2500亿元,将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 [4][5] - 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银行适当延长科技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长可达五年 [7] -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风险保障 [7] 资本市场支持 - 证监会将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环境,实施更灵活精准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 [8]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8] - 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9]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9] 生态体系建设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分工协作,形成差异化、专业化发展格局 [5] - 稳步推进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大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 [5] - 推动北京、上海等13个重点地区优化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挥科创改革试验区示范作用 [5] - 金融机构将建立差异化科技金融评估评价体系,突出科技人才、科研能力、研发投入等创新要素 [7]
多部门联手破解创新融资难题
金融时报·2025-05-23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