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听听这两位校长怎么说
南方都市报·2025-05-23 14:10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创新发展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广州举办 主题为"锚定'一点两地'战略定位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聚焦教育、产业、科技、金融等领域创新发展路径 [1] -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近年来香港澳门高校加速布局大湾区 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合作办学机构 [1] - 深圳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办学模式上取得重大突破 成为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1] 高等教育改革方向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指出中国在奥赛中累计获得186枚金牌但缺乏菲尔茨奖得主 反映人才培养机制需强化"从0到1"原始创新能力 [2] - 人工智能时代要求高等教育改革 需扩大高校容错空间 发展交叉学科 推广项目式教学 改革评价体系以发掘"偏才""怪才" [2][3] - 传统大学学科合作存在壁垒 新型大学如港科大(广州)通过多元化培育范式打破学科界限 为大湾区教育高地建设提供支撑 [3] 新型研究型大学实践 -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提出中国现有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是教育"新势力" 其创新模式需时间验证 [4] - 该校设立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等8个前沿交叉学科学院 专业设置直接对标国际科技竞争焦点领域 [6] - 采用"4+1"培养模式(每周4天课程+1天科研) 学生入学即参与科研 办学不足一年已有本科生具备独立发表论文能力 [6] - 通过院士领衔教学团队和周边科技创业生态 为学生提供与行业专家对话机会 强化就业创业资源整合 [6] 政策建议 - 樊建平建议赋予大湾区高校更大自主权 在专业设置、学位点审批、学制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 持续注入教育创新动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