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提问,行业观望,消费者承担后果
行业核心问题 - 中国汽车产业在销量、出口和股价增长的同时,面临定价击穿成本线、账期向下游转嫁、补贴和市值撬动缺乏闭环商业模式等系统性隐忧 [1] - 行业存在集体性的信用透支问题,定价调整、交付延迟、广告过度宣传等行为损害消费者信任 [3] - 价格战最先伤害品牌价值,其次是利润空间,再往下是对产品本身功能、质量与寿命的打折,一辆车价格从22万跌到12万被视为数学问题 [3] 企业经营压力 - 许多企业明知价格不可持续、现金流紧张,但仍通过该方式让报表好看、维持融资和数据增长 [3] - 零部件企业担忧账期太长、利润太薄、回款没保障,陷入一边交付一边算风险敞口的“账期游戏” [3] - 上游企业关注智能化,下游企业计算生存账,行业响应新势力的快速上市节奏同时向银行证明偿债能力 [3] 解决方案与行业倡议 - 建议用主机厂资金聘请独立机构进行审计,以建立行业真实利润与成本的数据共识 [4] - 中汽协正与监管部门调研竞争秩序,未来可能推动制度性约束,“自律”开始被提及但尚未成为主流价值观 [4] - 强调汽车产品关系安全、能耗、城市运行系统及用户5-10年生活,其市场越大潜在的社会成本也越高 [4] 行业现状与未来抉择 - 行业处于分水岭,需选择继续推动定价、补贴、股价和销量至新高,或慢下来重新校正行业信用结构 [5] - 有观点指出“汽车产业的恒大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没爆”,提示行业存在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2] - 行业仍在等待一个底线确认和判断标准的出现,用户、同行、供应链均在期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