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我国结核病防控进入“精准化”新阶段 仁度生物TB-RNA检测技术迎来发展机遇

政策法规更新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明确要求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隔离治疗及密切接触者筛查,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1] -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及地方规划要求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隔离治疗,以减少社区和医院内传播 [2] -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行动方案(2024-2025年)》强调实现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和全程规范管理,对传染性患者规范隔离 [2] 结核病防控体系变革 - 结核病防控将从传统诊疗模式向"精准隔离、全程管理"的现代化防控体系升级 [1][3] - 新政策体系下,精准识别传染源、动态评估传播风险成为防控关键 [3] - 结核分子诊断技术,特别是能够精准区分活菌的RNA检测技术迎来发展机遇 [3] TB-RNA技术优势 - 仁度生物TB-RNA技术通过靶向检测结核分枝杆菌16SrRNA,实现对活菌的特异性识别 [4] - 与传统DNA检测相比,TB-RNA仅在存在活菌时呈阳性,可减少误判导致的不必要隔离 [4] - 治疗第2、4、8周时,TB-RNA阴转率与培养结果高度一致(如8周时阴转率76.19% vs 培养80.95%),但检测周期仅需数小时 [5] - 治疗5个月时,TB-RNA阳性率(15%)与培养(17.5%)一致,可快速识别治疗失败患者 [5] 临床应用场景 - 贵州省将"结核分子生物学RNA检测阴性"作为传染性患者住院3周后的出院标准,显著缩短隔离时间 [5][6] - 门诊疑似患者通过TB-RNA快速筛查可及时隔离阳性者,避免公共场所传播 [6] - 治疗期间定期检测TB-RNA可优化隔离流程,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6] 卫生经济学效益 -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含TB-RNA)纳入诊疗规范 [7] - TB-RNA阴转评估周期缩短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疗成本 [7] - 避免DNA检测假阳性导致的过度隔离,减轻患者经济与心理负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