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控排成为全球共识,我国将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甲烷控排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23 16:33
甲烷排放现状与影响 -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其全球增温潜势(GWP)约为二氧化碳的28倍 [1] - 工业革命以来甲烷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率约30% [2] - 2023年全球甲烷排放约5.8亿吨,其中煤炭相关排放达4000万吨 [5][6] 中国甲烷控排进展 - 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重点领域控排行动稳步推进,煤矿瓦斯利用量持续提升 [2] - 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推动甲烷排放因子本土化研究 [2] - 修订《煤层气排放标准》,将禁止排放的瓦斯浓度限值从30%降至8% [2] - 2021-2024年全国煤炭产量181.8亿吨,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66.6% [6] 重点领域减排措施 - 煤矿领域:推动低浓度瓦斯(占总量80%)利用技术研发,但当前经济性不足 [7] - 油气领域:强化泄漏检测与修复,管控油田放空甲烷 [3] - 废弃物处理:提升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管理能力 [3] 减排效益与挑战 - 安全效益显著: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从2010年0.798降至2022年0.044 [6] - 经济挑战:减排技术成本高,煤矿企业利润压缩导致动力不足 [7] - 政策需求:需完善配套政策和减排机制,加强基础科研投入 [7]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智能化监测网络体系 [4] - 强化甲烷与其他温室气体的协同管控 [4] - 通过自愿减排机制促进技术研发创新,提升低浓度瓦斯利用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