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与进展 - 住建部数据显示2019-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 惠及居民4800万户 超1.2亿人 [1] - 2024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1] - 《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主要任务 强调从"基础功能完善"向"城市有机更新"深化 [1][4] 改造核心价值与目标体系 - 老旧小区改造需实现居住保障 品质提升 经济活力 文化传承 长效运维等多维目标 [3][4] - 居住保障方面重点修缮危旧房屋 加固建筑结构 完善基本设施 [4] - 品质提升方面需解决停车难 养老托幼设施缺失问题 推进完整社区和15分钟生活圈建设 [4] - 经济活力方面通过微更新激活低效空间 带动社区商业 居家养老等新业态发展 [4] 改造技术标准与创新 - 需建立区别于新建住宅的"好房子"标准体系 严格执行消防疏散等安全标准 [3][5] - 发展轻量化改造技术体系 包括非开挖管道修复 模块化加装电梯 装配式适老化改造等 [6] - 推广垂直绿化 光伏遮阳棚等被动式节能技术 提升老旧小区节能性能 [6] 资金筹措机制创新 - 资金筹措面临产权碎片化 投资周期长 回报率低等挑战 [7] - 需创新制度设计 探索适应长周期的金融工具 如社区服务综合体运营模式 [7] - 北京 上海试点"改造+运营"一体化模式 整合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收益 [7] 部门协同与数字化管理 - 当前存在标准体系碎片化 数据资源割裂化 资金管理分散化等问题 [9] - 需建立分级分类评估体系 制定涵盖建筑安全 居民需求等多维度的统一标准 [10] - 打造数字化平台 实现跨部门数据联动 实时监测资金流向与改造进度 [10] 居民协商机制优化 - 协商成本高源于制度缺陷 建议制定《老旧小区改造协商规程》明确法律效力 [11] - 改造预算应单列协商专项经费 覆盖居民调查 会议组织等支出 [11] - 需培育专业社区调解组织 开发智能协商决策支持系统提升效率 [11] 未来更新方向建议 - 建议建立动态评估与预防性干预机制 对隐蔽工程隐患开展精准化微更新 [12] - 推进社区全生命周期系统更新 以功能街区为单元实施片区统筹 [13] - 突破单小区改造局限 通过慢行系统串联实现空间资源跨域整合 [13]
专访清华大学刘佳燕:建立老旧住宅“好房子”标准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23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