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理财市场调整 - 自5月以来央行降准降息政策落地导致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超百款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收益下限跌破2%逼近定期存款利率[1] - 平安理财、中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多家机构发布公告调整产品业绩基准,例如平安理财启航成长半年定开3号基准调整为2.00%-2.70%年化[3] - 普益标准监测显示4月全市场新发2737款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12%环比下跌0.02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平均基准2.61%环比跌0.08个百分点[7] 调整原因分析 - 政策利率下行传导至固收类资产收益下滑,债券、存款等底层资产收益率压缩理财产品收益空间[3][4] - 监管强化业绩比较基准披露要求,需真实反映市场情况和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推动银行理财向"真净值化"转型[4][5] - 资金利率中枢下降直接影响存款、债券等资产端收益率,业绩基准随行就市调整符合监管预期管理导向[4] 资金配置趋势变化 - 理财产品收益率逼近存款利率,兴银理财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B款基准从2.10%-4.05%下调至1.50%-2.50%,中银理财稳富2号从2.35%-2.95%调至1.40%-2.40%[7] - 六大国有银行5月20日同步下调存款利率,活期利率降5基点至0.05%,三年/五年定存利率降25基点至1.25%/1.3%[9] - 八家股份制银行5月21日跟进调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定存利率分别降至1.15%/1.2%/1.3%/1.35%[10] 行业应对策略 - 理财公司加速产品创新,兴银理财提出提升"固收+"产品竞争力,通过多资产配置、量化策略平衡波动与收益[11] - 平安理财建议配置权益类资产如股票、黄金,并挖掘红利资产、可转债等具有风险优化回报特性的标的[10][12] - 东方金诚建议理财公司拓展权益类及另类投资,加强宏观研判与波段操作能力,建立多元化投研体系[12][13] 产品创新方向 - 监管鼓励理财资金支持资本市场,机构可布局"含权"产品,采用优先股、红利策略或指数化投资控制波动[13] - 结构性产品如"固收+黄金期权"通过小额期权费博取收益弹性,部分机构推出"不达基准不收管理费"模式提升投资者体验[13] - 需引入多资产配置投研人才,设立专职团队覆盖不同资产类别以分散风险并捕捉市场机会[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