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第一城,为何把"增收"放首位?
每日经济新闻·2025-05-24 23:41

上海消费市场现状 - 上海1-4月社消零总额5355.46亿元同比下降0.3% 重庆5385.43亿元同比增长4.4% 差距缩小至约30亿元 [1] - 去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8.84万元居全国第一 但增速4.2%在前十省份垫底 较2023年下降2.3个百分点 [6] - 去年上海人均消费支出5.27万元同比仅增0.4% 社消零总额下降3.1% 仅食品类商品实现1.6%正增长 [12] 上海促消费政策亮点 - 首提"悦己消费"概念 涵盖健康养生/兴趣课程/二次元等新兴业态 契合年轻人消费趋势 [1][13] - 将城乡居民增收和消费能力保障列为首要行动 明确"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的底层逻辑 [1][3] - 服务消费成为重点提质领域 2023年服务消费增势迅猛 与社消零放缓形成反差 [16][18] 政策差异化布局 - 技能培训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未来产业 同步解决用工结构性矛盾与能力转型 [5] - 探索增加育儿假和陪产假 建设高质量幼儿园 在普惠基础上满足更高层次养育需求 [5] - 对比广东侧重外来务工就业 浙江强化企业稳岗作用 上海更强调面向未来的能力建设 [3][4][5] 消费结构深层分析 - 京沪消费偏重大宗商品和高端服务 经济下行时汽车/奢侈品等品类受冲击更显著 [12] - 存在"高净值人群有消费能力无意愿"与"普通人群有意愿无能力"的双重矛盾 [12][13] - 政策重点瞄准后者 通过就业扩容提升基础消费能力 同时培育"质价比"到"心价比"转变 [13] 转型路径探索 - 借鉴德国/新加坡培训奖励机制 建议对参训人员发放生活费以提升参与度 [14] - 开发实习等间接就业岗位 完善职前准备环节形成就业环境闭环 [15] - 服务消费潜力释放成为关键 上海有望借公共服务优势探索消费社会新模式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