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2024年1-4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430万辆,同比增长46.2%,但车企阵营出现断层分化 [3] - 小鹏、零跑凭借技术降本和规模效应逆袭,1-4月交付量同比分别增长313.45%和165.6%,而理想、赛力斯同比增速仅19.41%和-42.6% [2][3] - 7月起多款新车集中上市(如小米YU7、理想i8、乐道L90),中高端SUV市场将成主战场,预计价格战加剧,单车型降价幅度或超1万元 [1][6] 车企表现与战略调整 - 小鹏Q1营收同比激增141.5%,净亏损收窄至6.6亿元,MONA M03和P7+两款爆款拉动销量 [5] - 零跑通过全域自研实现毛利率14.9%,营收增速达187.1%,成本压缩20% [5][10] - 理想连续4个月卡在月销4万辆瓶颈,采取"加量不加价"策略应对竞争 [6][7] - 小米SU7已站稳脚跟,YU7将以"性能对标Model Y+价格下探"策略冲击市场 [6] 技术趋势与政策影响 - 智驾狂热降温,工信部要求禁用"自动驾驶"话术,车企转向"辅助驾驶"安全宣传 [8][12] - 行业竞争逻辑转向性价比,比亚迪推出限时直降最高5.3万元的智驾版车型 [10] - L3级自动驾驶准入试点政策开闸,技术竞赛转向"责任共担"模式 [13] 全球化布局与出海策略 - 2024年1-4月中国新能源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比亚迪欧洲销量首超特斯拉 [16] - 车企采用"反向合资"模式规避欧盟关税(如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小鹏与Hedin集团签约) [17] - 中国车企加速海外研发布局(小鹏欧洲研发中心、蔚来柏林中心、理想慕尼黑中心),推动"生态出海" [19] 市场趋势与核心挑战 - 行业从"营销内卷"转向"技术内功",需平衡研发投入与商业回报 [14] - 国内价格战与智驾安全双重压力下,全球化能力决定长期竞争力 [15][20] - 下半年关注小米YU7定价策略和零跑全球化试验,考验技术厚度与布局深度 [21]
小米YU7“冲击波”来了,中高端价格带“凡尔登战役”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