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背景与业务转型 - 公司大股东为北京控股集团,持股比例约23.5% [1] - 业务模式从工程接驳为主转向管道气销售与增值服务双轮驱动 [1] - 覆盖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收并购扩大规模 [1] 管道气销售业务 - 2025H管道气销售分部溢利16.58亿港元,占比42.99% [2] - 居民用气占比近40%,居民端燃气毛差修复有望带动业绩增长(每立方米利润增长0.15港元可增厚业绩13亿港元) [3] - 2025H营业收入351.1亿港元,同比减少2.62%,归母净利润17.61亿港元,同比减少3.81%,下滑趋势减缓 [2] 增值服务业务 - 增值服务2025H营收20.13亿元,同比增长11.59%,经营溢利率提升至49.78% [5][6] - 2024财年增值服务营收36.55亿元(同比+5.78%),经营溢利15.82亿元(同比+5.74%),占比23.57% [5] - 业务战略升级为家庭场景,覆盖600座城市,通过3万名网格员提供服务 [4] 接驳业务影响 - 接驳业务利润占比从峰值下滑至2024财年的19.43%,边际影响减弱 [4] - 累计接驳用户4837万,居民渗透率达70.9%,未来增量明确 [4] - 接驳营收每降低10%导致经营溢利下滑1.3亿港元(占2024财年业绩4.09%) [4] 估值与分红 - 当前PE/PB分别位于近十年29%/6%分位,低估值优势明显 [1][2] - 2022/2023/2024财年股息率分别为5.48%、4.52%、7.08%,分红政策平滑 [2] - 自由现金流充足,有望维持高分红力度 [2] 行业与气价趋势 - 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稳步增长,海外LNG长协增强气源价格优势 [3] - 海外天然气价回落推动合同气价温和下降,居民顺价政策改善毛差 [3] 盈利预测 - 2025~2027财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9.21亿港元、43.16亿港元、47.55亿港元 [1][6] - 对应EPS分别为0.72港元/股、0.79港元/股、0.87港元/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