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公开驳斥券商研报事件 - 华熙生物通过官方公众号发文驳斥透明质酸"过时论",并点名9家券商10篇研报存在误导性言论[2][4] - 公司称这些研报将玻尿酸描述为"过时"、"不安全"、"生物活性不足"等,同时抬高重组胶原蛋白概念[4][6] - 华熙生物已获得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支持,并向证监会反映情况[8] 涉事券商研报处理情况 - 截至5月23日,9家券商发布的10篇研报中已有3篇被删除,包括平安证券、西部证券和华福证券的相关报告[2][8] - 尚未删除研报的券商包括信达证券、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安信证券、申港证券、国金证券[2] - 部分券商已向华熙生物致歉,但9家研报出具机构均未对事件做出公开回应[2][3] 研报争议内容分析 - 多篇研报直接对比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称后者在安全性、修复性、抗衰等方面更具优势[6][9][12][14] - 华泰证券研报称重组胶原蛋白"具有更多生物学特征"和"安全性优势"[6][16] - 信达证券研报称胶原蛋白在"止血、促进伤口修复"等方面"明显优于透明质酸"[10] - 方正证券研报列出详细对比表格,称胶原蛋白在"皮肤修护和抗衰方面更胜一筹"[12] 行业技术对比 - 华熙生物强调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是"共生共损"关系,无法简单比较优劣[23] - 公司指出券商研报的对比结论缺乏公开数据或科研论文支持[24] - 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华熙生物拥有11个医美注射类三类医疗器械证,而巨子生物为0个[24][26] - 行业专家表示两种物质各有侧重,透明质酸主导大众护肤市场,胶原蛋白在高端再生医学潜力更大[27] 券商研报合规性问题 - 业内人士指出争议研报存在不严谨之处,但已通过内部合规审核[15] - 研报比对阐述多未附具体文献数据,资料来源多为机构自身或第三方平台[9] - 现行规则对技术路线对比研究缺乏细化标准,存在监管盲区[18][20] - 2023年监管通报显示研报业务存在内控制度执行不足、审慎性不足等问题[18]
21解读|华熙生物怒怼9家券商台前幕后:六家研报仍在线可查!“对比研究”是否踩线合规各执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