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保建筑产权分散、地下管网逾70年未更新,历史文化街区如何“留改拆”
第一财经·2025-05-25 21:10

在城市核心区,城市更新理论上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新增容量;但当城市更新的项目落在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上,空间拓展则会面临种种钳制,这在"减 量发展"的北京,尤是如此。 康有为故居里的垂花门榫卯已老化失效,近七成四合院存在木柱糟朽、梁架歪闪,九成院落无消防设施,地下管网超70年未更新,街区内文保建筑产权分 散,"一房多证"现象也不少见……25日,当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北京西城区大吉巷内的城市更新展区,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大事记展现着更新前的老北京居 民的生活图景。 大吉巷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这里保存着大量明清至近代的历史建筑群,包括北京市级文物单位康有为故居以及米市胡同29号院、《每周评论》旧址等文保 建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在城市更新全过程、各环节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 护;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 北京是较早对城市更新工作进行地方性立法的城市,2023年《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实施;第二年,历时12年的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近两年来,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辐射影响下,集中联片带动了周围老城区的整体保护更新,大吉巷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