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 - 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完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1] - 监管框架旨在应对稳定币对货币与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为用户提供保障,维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4] - 香港金管局与证监会协同监管,形成"同业同规"闭环,支持跨市场创新[10] 全球稳定币市场现状 - 全球稳定币规模约2500亿美元,6年内增长45倍(2019年50亿美元)[3] - 主流稳定币USDT声称持有53亿美元超额储备,超出1:1挂钩所需部分[3] - 2022年TerraUSD崩盘事件促使全球监管机构重视稳定币监管[2][3] 美国与欧盟监管进展 - 美国GENIUS法案通过参议院程序性投票(66:32),要求稳定币发行人获得联邦/州许可并满足资本充足率等要求[1][8] - 欧盟MiCA法案要求发行商满足资本与治理标准[9] - 香港监管要求(2500万港元最低资本)与美国、欧盟存在差异,增加全球业务扩展阻力[9] 潜在牌照申请机构 - 银行机构(如渣打银行)因资本实力与合规体系成为首选[12] - 大型互联网企业凭借支付场景与技术实力具备优势[12] - 金融科技公司(如圆币科技)因区块链技术与资本充足可能获批[12] 香港虚拟资产布局 - 香港2024年4月发行6只比特币现货ETF,由内地公募基金香港子公司推出[6] - 稳定币发牌制度与虚拟资产ETF协同巩固金融中心地位,但分属金管局与证监会监管[6] - 未来需虚拟资产托管与OTC牌照支持稳定币发展[11] 稳定币技术风险与发展条件 - 智能合约漏洞、私钥管理失误等技术风险需加强审计与应急机制[10] - 稳定币规模取决于挂钩货币受欢迎程度(如美元稳定币优于里拉稳定币)[10] - 有效应用场景(如与国家战略挂钩)将加速稳定币网络效应形成[10]
独家|香港将推行港元稳定币,影响几何?
第一财经·2025-05-25 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