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波稳健”变成“易伤易动” 短债承压 基金经理“防守”变“失守”
上海证券报·2025-05-26 01:51
短债市场异常波动 - 短久期债券从"低风险"资产转变为高波动品种 打破市场固有认知 [2][3] - 3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1.3052%攀升至1.6926%(3月11日) 后回落至1.5100%(5月23日) 资本利得持续亏损 [4] - 降准降息政策落地后短债反向下跌 与历史"胜率极高"策略相悖 [5] 市场承压核心原因 - 资金利率维持高位 DR001持续在1.4%-1.5%区间 流动性预期谨慎 [6] - "负carry"效应显现 短债利率低于资金利率导致机构被动去杠杆 质押式回购成交额降至5-6万亿元(峰值8万亿元) [6][7] - 大行持续减持短期限债券 叠加国债期货基差收窄 压制现券表现 [7][8] 产品表现与投资者反馈 - 短债基金净值回撤增多 单周最大回撤达0.72% [9] - 短期理财产品波动加剧 从"买完躺赚"变为"周涨周跌" [9] - 短债价格易受资金情绪主导 在政策不明朗时可能成为"波动之王" [10] 策略失效与市场启示 - 传统"压缩久期+增配短债"防御策略失效 短债抗跌性显著弱化 [3][4] - 国债期货正套策略(买现券卖期货)压制TS合约价格 形成负反馈循环 [7] - 需动态调整防御策略 精准把握市场节奏而非依赖历史经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