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新品发布会与品牌信任危机 - 雷军在发布会上推出自研3nm SoC芯片玄戒O1和YU7,试图扭转因车祸、锁马力、前风舱事件引发的品牌信任危机 [1] - 小米长期被诟病为"组装厂",Su 7成功和雷军创始人IP初步实现高端化,但车祸事件对品牌声誉造成实质性损害 [3] - 锁马力事件引发产品性能真实性质疑,前风舱问题加剧对品控和营销的担忧,触及消费者对品牌承诺和产品质量的底线 [5] 小米芯片战略与风险 - 玄戒芯片填补国产高端芯片空白,使小米成为华为被制裁后唯一能自研3nm SoC的中国大陆企业,转移公众对事故争议的注意力 [6] - 若芯片性能、功耗达标并持续量产,可消除"组装厂"刻板印象,推动品牌高端化;但面临美国制裁扩大和技术断供风险 [6] - 芯片若无法与高通、联发科竞争,将难以大规模应用,巨大投入打水漂影响利润和口碑,属于高风险战略豪赌 [6][9] 危机公关策略对比(格力vs小米) - 格力采用转移注意力策略,通过董明珠与小孟合作直播制造新话题,但可能加剧"重营销轻管理"负面标签 [10][15][17] - 小米采用"情感修复+技术透明"双轨回应,第一时间致歉并公布NOA系统数据,符合互联网企业技术信仰与社群运营特性 [12][14][17] - 格力策略体现制造业强人权威和实用主义,适合短期止血;小米策略通过危机倒逼技术透明化与价值观重塑,需长期承诺 [18][20] 公关模型与执行差异 - 小米运用"三层响应"模型:情感层(共情+行动承诺)、事实层(可视化数据披露)、价值层(第三方权威背书) [14] - 格力回应延迟且回避核心矛盾,小米48小时内回应并分阶段公布技术数据,雷军亲自发声建立情感共鸣 [15] - 小米明确责任承担并启动"安全日"机制,格力未承认管理缺陷且依赖短期流量红利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