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江苏公园上演现实版“变形记”
新华日报·2025-05-26 07:54

公园绿地转型趋势 - 城市公园建设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阶段,重点提升现有绿地质量[1] - 江苏省已建成城市公园1880个,绿道9961.07公里,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41平方米[1][2] - 764处公园绿地配建2424片球类场地,满足市民休闲健身需求[2] "公园+"商业模式创新 - 玄武湖公园通过四季IP活动串联消费链条,2024年游客量超1800万人次,带动周边商业营收增长[2] - 泰州桃园免费开放后与老街联动,客流量近千万人次,老街单平方米收益较2022年提高32%[3] - 无锡运河艺术公园日均吸引1-1.2万人次,通过"公园+商业"模式举办5届市集活动,带动销售150万元[3][4] - 常州红梅公园客流量从400万增至640万人次,年轻人占比从15%升至58%,年度营收增长46%实现扭亏[7] 商业与公益平衡 - 专家指出公园绿地可通过合理规划实现公益功能与商业价值平衡,适度引入社会资本完善服务设施[6] - 常州红梅公园商业面积出租率达90%,但严格筛选有流量品牌入驻,保留两栋核心建筑待引入头部品牌[7] - 无锡运河艺术公园形成"生态+艺术+商业"共生体系,综合租金提升50%,餐饮品牌营业额增长超30%[8] 运营模式探索 - 深圳出台公园条例允许特许经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高运营效率[9] - 专家建议释放政策弹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生命周期运营,优化审批流程[10] - 无锡计划由国资平台统一运营市级公园,建议绿化公司转型为"公园主理人"[10] - 泰州计划将天德湖公园打包给传媒集团整体运营[10] - 玄武湖约4000平方米闲置空间将引入婚庆餐饮商户,实现自收自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