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在内容平台的双刃剑效应 - AI大模型成为科技企业重点布局方向,但同时也是互联网虚假内容的主要制造源 [1] - 抖音针对"AI起号"黑灰产展开专项治理,打击批量生产账号和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1] - 内容平台面临既要推广AI创作工具又要清理低质AI内容的矛盾局面 [4][6] 平台治理AI滥用的具体措施 - 抖音和小红书重点打击六类违规行为:AI生成低俗视频、虚拟外国专家内容、AI教程售卖、账号秘籍传授、规避AI标注、虚拟账号交易 [2] - 抖音5月16日正式接入豆包AI助手,用户可通过消息列表直接对话 [2] - 小红书与月之暗面合作推出Kimi智能助手21天打卡活动,推广长文本处理功能 [4] 内容平台拥抱AI的底层逻辑 - 平台面临内容供给不足问题,UGC向PUGC/PGC转型导致创作门槛升高 [6] - 抖音普通用户短视频发布量下降,专业团队内容挤压草根创作者空间 [6] - AI工具可缩小普通用户与专业团队的创作能力差距,多模态大模型帮助用户提升内容质量 [8] AI内容质量的两极分化现象 - 抖音接入豆包后涌现AI创意短片,但低质视频和虚假内容同步激增 [8] - 当前AI需要精细调优才能产出优质内容,但多数创作者追求快速变现导致内容粗糙 [10] - 批量生成的AI内容质量方差极大,类似早期"内容农场"对平台的污染效应 [10] 低质AI内容对平台的商业冲击 - 同质化AI内容降低用户留存时长,直接影响平台商业价值 [13] - 用户期待趣味性内容,连续刷到AI味过浓视频会导致使用中断 [13] - 平台理想状态是接收精良AI内容而非工业化流水线产物 [13]
一边拥抱AI一边打击AI,抖音到底在想啥
36氪·2025-05-26 07:51